工业机器人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天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RG天愈”)与橙子(广州)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橙子健康科技”)、深圳市一号空间健康管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号空间”)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携手开启康复机器人产品的线上线下“精准”营销模式,致力于未来3年打造万余家连锁店。

此次合作将助力HRG天愈产品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具体定位于颈腰不适、运动损伤人群,打造脊柱健康管理的完整生态。同时,HRG天愈通过与广深两地脊柱健康管理机构携手,开启线上线下“精准”营销模式,提升在华南地区的品牌影响力,并进一步加速在全国市场的业务布局。据悉,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新锐力量,HRG天愈以其创新科技优势,填补了医疗康复与助老助残市场的多项空白,受到行业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工业机器人库柏特获1.02亿元B轮融资

 

工业机器人智能系统品牌商库柏特于近期完成了1.0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蓝图创投与GGV纪源资本领投,上一轮投资方经纬创投跟投,势能资本担任本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此次融资完成后,资金将主要用于市场的推广并探索医疗与新零售等新场景的落地。

         Enaex研发矿工机器人 或有望实现采矿自动化

 

为矿山运营商提供爆破服务的智利公司Enaex与研发机构SRI International合作,尝试创造一种矿工机器人,并把这种自动化机器人解决方案称为RoboMiner。

该人形机器人由仿生化躯干、头部和手臂组成,机器上的有效载荷包括可以实现立体视觉、力反馈、场景渲染和定位的传感器。它被安装在一个带有四个坚固轮子的移动平台上,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被派往危险的矿井环境下工作,适应各种地形情况,能够在5—10公斤的承重范围内像人类一样移动。这使得运营商能够到达那些威胁人类安全的高风险采矿领域。这款机器人最初计划将在露天矿山运营,最终会实现地下开采。

         ABB和川崎重工宣布协作机器人自动化合作

 

全球两大工业自动化机器人供应高ABB和川崎重工达成了合作关系,两者将共享知识和促进协作机器人项目开发,特别是双臂机器人设计方面。

协同自动化使人和机器一起工作,每个人贡献自己的独特优势,提供知识、洞察力和即兴创作,而机器人提供重复性的工作和不知疲倦的耐力。

这是一个跨越国界的合作,ABB作为欧洲最大的机器人供应商,而川崎亚洲也是工业界的巨头。机器人发展到今天规模和速度是难以想像的,两者合作除了协同自动化技术,还有一个共同工作和创造产业安全协作新方式。

协作机器人可以帮助社会和世界应对劳动力短缺和老老龄化问题,特别是那些双臂能够与人的互动的机器人。扩大协作应用程序和流程、人和技术共同创造解决方案有很大潜力,ABB和川崎联手将更人性化的引领带动先进的协同自动化。

         地方布局AI产业 人工智能走上发展“快车道”

 

科技部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发布了四大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上海发布了人工智能(AI)产业政策,布局产业规模过千亿;11月18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AI产业政策,布局百亿产业。

而早前,北京中关村也出台了AI产业系列政策。梳理发现,在北京、上海和武汉发布的AI产业政策中,提出的2020年产业规划总产值,已经超过国家层面在2017年7月份提到的“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这一目标。这反映出各地对于这一新兴产业的重视,和希望成为“人工智能高地”的决心。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预计2017年达12万台力引国际合作

 

在重庆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机器人检测认证高峰论坛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说,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预计突破12万台,规模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未来将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中国机器人领域。

近五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保持20%的高速增长。罗俊杰说,2017年1至10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首次突破10万台,同比增长近70%。中国东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区域初步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同时一批国际知名企业来华投资建厂,取得较好回报。未来中国将加强国际合作,一方面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中国机器人领域,鼓励相关机器人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同时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深化技术和产能国际合作。

         川崎机器人在中国建立首个工程研发中心

 

川崎机器人在中国建立的首个工程研发中心,将辐射整个华南地区,以工业机器人于传统制造业的应用开发为主攻方向,面向用户企业提供成熟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促进顺德机器人产业的建立和发展。

川崎机器人华南工程技术中心,坐落于顺德陈村顺联智造汇17座首层,是由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川崎机器人共同运营,开展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及推广,工程中心面积逾3000平方米,现场展示超过15个机器人应用场景,工程中心总投资超过700万元,是川崎在中国首个建立的工程研发中心。

         2018高精度协作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重点投资方向

 

2017年,中国在多项利多政策主导下,正在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据工信部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6.85万台,2016年增加至 7.2426万台,2017年突破10万台。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使用也同期占比世界35%。据知名投资机构预测未来一到三年内工业机器人趋势,到2019年,机器人的应用量将增加三分之一,60%的G2000高新技术厂商将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部署。 从市场空间上看,随着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及机器人生产成本下降,未来“十三五”期间,机器人是重点发展对象之一,国内机器人产业正面临加速增长拐点。相对于服务机器人和商用机器人在国内市场还处于探索期,工业机器人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目前正进入全面普及的阶段。预计到2021年末,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达到11.15万台;销售量将达到23.04万台以及保有量将达到136.04万台。工业机器人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将是相当可观。 从技术水平上看,工业机器人产业全球重要专利申请人中,日本的安川电机公司和发那科公司分别以5823项4512项专利申请位居全球前两位,中国国内工业机器人专利申请人无一上榜,可见面对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国内工业机器可追赶的空间巨大。

         新松机器人临港产业基地正式启用 同时建人工智能研究院

 

 新松机器人临港产业基地正式启用。与此同时,新松机器人 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新松工业4.0 综合研究院也正式授牌成立。

据新松集团总裁、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 介绍,新松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国内第一个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结合的研究院,研究院注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 的相互协同。研究院的团队除了有来自国内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科研人员外,还包括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研究员。目前,新松机器人正在参与上海类脑智能研究项目。

新松工业4.0综合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工业4.0的工业体系和架构,以及按照智能制造、工业4.0的体系,结合中国制造的国情,推动工业4.0技术落地。

         发改委印发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根据《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改委印发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提升关键共性技术集成创新能力,整合行业协会、产业链骨干企业、相关科研院所的资源和优势,重点开发具有基础性、关联性、系统性、开放性的关键共性技术,组建上下游紧密协作、利益共享的机器人集成创新平台,破除制约行业高端化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 

方案还提出,研究布局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密切跟踪全球智能机器人行业最新发展动态,顺应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的发展趋势,提高机器人安全性、易用性和环境适应性,研究布局全自主编程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智能物流机器人成新风口

 

随着传统行业不断地与科技碰撞。依赖人力的物流行业,也正努力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传统模式向机器人智能物流升级。 

除了京东外,电商巨头阿里和苏宁,物流巨头申通和圆通等均加大了无人仓方面的布局,阿里去年8月份启动的惠阳无人仓是我国实际投入使用的规模目前最大的无人仓库;苏宁双十一前全面上线了云仓库;圆通则从上海中心开始,正在大面积上马自动分拣线,无人仓正在我国遍地开花。 

随着各家巨头的积极布局、新锐创业公司的迅速崛起,各大企业纷纷加入了智能物流机器人的市场布局和研发中来,尤其在我国大力推行中国制造2025以及企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智能物流机器人已被认为是下一个风口。

         我国工业机器人服务行业已达100多个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近日发布报告,今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持续增加,已服务于国民经济37个行业大类、102个行业中类。这表明机器人正深度融入制造业。工业机器人继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行业之后,在五金、卫浴、家具、化工、食品、饮料、制药等行业取得应用,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大量用于医疗康复、抢险救援等专业场景,并可提供情感娱乐、家庭陪护等服务。工业机器人市场将持续旺盛,预计到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59亿美元。

         中国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

 

中国电子学会组织专家日前编制完成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当前中国机器人产业需求旺盛,市场高速增长,基本形成较完整产业链。总体看,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加快向中高端、多领域发展,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这份报告为工信部2016至2018年财政专项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预计,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32亿美元,2012至2017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7%。其中工业机器人147亿美元,服务机器人29亿美元,特种机器人56亿美元。今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62.8亿美元,2012至2017年平均增长率达28%。

专家预测,从技术实现进程看,未来2至3年主要是语音识别;未来3至5年主要是情感检测与识别、人脸识别、语音翻译、眼动控制、虚拟现实等;未来5至10年主要是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手势控制设备、对话用户界面等。

         AI医疗有多火 强生也要开始做机器人

 

近日,强生医疗创新中心在美国德州医学中心登场。据强生内部人士透露,这一创新中心主要负责研发巨头突破性的医疗设备,以降低外科手术的侵入程度。该创新中心的负责人是强生医疗副总裁,其也是医学博士,还曾是名外科医生。 

而这距离强生中国区主席、强生亚太区医疗器材集团主席孟启明透露出的强生全线进军AI信号仅相差一周多。近日,孟启明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透露,强生已经踏入AI医疗圈,接下来将大幅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关于在AI方面的布局,孟启明称,强生想要做一个指导外科医生的手术机器人。

         三星收购韩国智能聊天机器人公司Fluenty 

 

据The Korea Herald消息,三星电子宣布,它已经收购韩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Fluenty(收购金额未透露)。收购后三星将把 Fluenty 集成到自己的人工智能平台Bixby(目前主要应用于三星Galaxy S8和S8+)。 

Fluenty提供的服务是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聊天机器人,它能为SMS和第三方通讯应用如KakaoTalk、Telegram、Line、WhatsApp和Facebook messenger自动回复文本内容(或提供回复建议)。和自动回复邮件不同的是,搭载了人工智能的Fluenty回答得更显俏皮机智。

         未来五年我国健康服务机器人潜在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

 

2030年我国养老服务业市场的总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而目前中国每年为老年人服务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空间,“空巢老人” 面临健康保障、日常照料、精神慰藉的缺失。 当前我国健康服务业虽然在医疗服务业、健康养老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信息产业、康复疗养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但人才匮乏、软实力不足、尤其是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老人照料护理人员缺口很大,急需能够弥补这一缺口的解决方案。健康服务机器人能够部分替代照料看护者的职能,甚至带来健康监护领域的产业升级,这与工业4.0时代机器人替代产线工人具有同样的价值。未来五年潜在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 


上一篇:国际制造业复苏放缓,中国1月PMI回落至50.1%

下一篇: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技术加速发展